目前,以空港經濟區(飛機維修制造基地(以下簡稱“廣州基地”))為主要載體的廣州航空維修產業位居國內前列,2014年廣州基地的航空維修產值規模達到20億元左右。同時,據統計研究,包括中國、印度等國家在內的新興國家已成為全球航空維修市場重心之一,其中中國航空維修市場規模將從2013年的224億元猛增至2020年850多億元,增幅接近400%?;诖耍瑥V州市政府將航空維修產業的發展提升到新的戰略高度?!稄V州空港經濟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中,航空維修和制造功能被列為空港經濟核心區三大功能之一。2014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建設世界一流的航空維修制造基地。
一般而言,園區產業策劃需要回答3個層次的關鍵問題,即a)產業發展機遇來自哪里?b)如何抓住這些機遇?c)如何構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在國內競爭中脫穎而出?然而,開銳項目組在尋求答案過程中,始終面臨著一個核心困惑:國內航空維修需求體量如此龐大,歷經多年發展的國內航空維修業仍舊沒有培育出全球前列的飛機維修基地?市場經濟普遍規律認為,需求越是旺盛越容易培育出強大的供應商,但為什么在航空維修領域不是這樣的?也只有解決這個困惑,才能更有效地回答上述3個關鍵問題。
為此,開銳項目組對全球航空維修產業的需求側(全球航空維修需求流動狀況)和供給側(全球飛機維修基地演進規律)分別進行深入研究,從而得到對航空維修產業的本質認識:在航空維修領域,維修需求總是追隨著維修供給(而非反過來),總是流向那些維修能力強的基地(即全球航空維修核心基地),而成為核心基地2大關鍵因素是:(1)基地聚集眾多的飛機維修及相關行業的企業,具備相對完備的產業體系;(2)基地積極參與航空維修的全球化分工,向外尋求市場遠多過向內。然而,包括廣州基地在內的國內主要航空維修基地仍局限于國內維修業務,主要以航線維修、機體大修業務為主,航空維修產業體系相對單一。
這些認識幫助開銳項目組有效地回答上述3層次的關鍵問題:
關鍵問題一:廣州基地未來發展機遇在哪里?
2014年,全球共計有200億美元的維修需求是異地實現的,而這其中的80%是來自東歐、中東、印度等區域。同時,從國內航空維修行業現狀來看,在低附加值環節存在重復建設、產能過剩,而越是高附加值的產業環節外溢越嚴重。為此,廣州基地的發展未來面臨著的兩大發展機遇,即國內外溢的需求回流以及進一步吸引國際需求。
關鍵問題二:廣州基地如何抓住產業機遇?
通過對全球航空維修主要8個核心基地的演進規律研究,開銳項目組研究發現發展成為全球航空維修的核心基地需要經歷4個發展階段。目前由于缺乏高附加值的維修業務能力及配套產業,廣州基地正處于從第二階段邁向第三階段的戰略轉型期;因此,對于廣州基地而言,未來亟需依托現有的航線維修及機體大修,并進一步完善基地的航空維修上下游產業環節,從而構建完備的航空維修產業生態系。
關鍵問題三:如何構建廣州基地的核心競爭力?
研究發現,層級豐富、高效的航材供應體系是構成全球航空維修基地的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為此,開銳幫助廣州基地規劃了面向亞太地區的航材分銷中心;這將是形成廣州基地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在國內競爭中脫穎而出。
基于以上研究,明確了項目的關鍵破題點——以供給能力為導向,以豐富高效的供應體系為基礎,打造豐富完備的航空維修產業生態體系。從而形成項目的總體解決思路,包含3大模塊8項課題。
最終,開銳項目組為廣州基地構建了以航線維修、機體大修、部附件維修、發動機維修、飛機加改裝為主導產業,人才培訓、航材供應、零部件制造、裝備制造為支撐產業,以原材料制造為基礎產業的共計有11個產業類別的航空維修產業生態系,預計廣州基地未來年產值將超過180億元,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航空維修制造基地。
同時,規劃設計既有利于產業可持續發展,又符合用地規劃的產業空間布局和分期開發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