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5年左右的時間里,東三省機場群的頭把交椅大連周水子機場在候機樓商業板塊步入增長瓶頸期,業績表現不甚理想。而在同一時期,周邊如沈陽桃仙機場、哈爾濱太平機場等的商業板塊日漸步入正軌,處于高速增長期。幾年下來,大連機場被遠遠地甩在了后面。究竟什么原因導致了這種現象?開銳項目組帶著這樣的疑問深入現場調研。調查結果顯示,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客觀條件方面,航站樓建筑結構在商業布局上具有先天不足的影響
在機場改擴建過程中,航站樓建筑設計方僅從提升機場處理航班起降架次的角度出發,幾乎完全無視旅客的體驗和機場管理方在經營業務方面的需求,導致整個航站樓出現令人匪夷所思的狹長“一”字帶狀(見圖一)。同時,國內隔離區和出發大廳面積比例失當。旅客停留時間較長的隔離區過于狹窄,有效商業面積減少。總而言之,航站樓建筑方面的缺陷給大連機場候機樓商業帶來諸多先天不利因素。
圖一:大連周水子機場航站樓平面圖(出發層2樓)
二、主觀條件方面,領導層和經營層的無序管理,使航站樓成為“公地悲劇”的一個縮影
1、大連機場領導層在過去幾年中頻繁變動,集團發展戰略搖擺不定,政策缺乏連貫性,導致商業板塊改革停滯不前,沒有及時對市場的變化采取適當的應對措施。典型表現在于集團推行市場化的決心不夠徹底,出現自營和特許經營(外包)比例相當的局面,無法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
2、與此同時,大連機場的商業資源經營權分散,散布在集團商業資源管理部、商貿公司、股份經營管理部、美航食品公司等多個部門。這種“多頭經營和管理”的現象,導致大連機場陷入混亂無序狀態。一個突出現象就是各個部門分頭招商,互不溝通。與商戶簽訂合約時各自為政,缺乏統一標準。整個航站樓成為一個多方都擁有使用權,又沒有任何一方足以阻止其他人使用的“公地”,不可避免地陷入常見的“公地悲劇”。
針對以上原因,開銳與大連機場集團新成立、負責全面統籌航站樓商業資源的商業管理公司一起全面梳理集團非航板塊(特別是候機樓商業領域)的戰略,徹底整理航站樓商家合約。同時,適度調整旅客動線。通過以上工作,使集團明確候機樓商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確定商業管理公司經營權的唯一合法性。
在此基礎上,開銳對大連機場航站樓商業布局進行重新規劃,參考現有商家性質和旅客特征,重新確定每個板塊的主題和定位,形成商業主題豐富、布局層次合理、定位清晰的全新格局(見圖二)。
圖二:大連周水子機場航站樓商業新布局(出發層2樓)
在招商和運營層面,開銳咨詢為大連機場構建起一套完整的特許經營制度體系。在招商環節,大連機場將建立起公正、公開、透明的市場化招商制度,設定準入門檻,嚴防“病從口入”。在日常運營中,開銳建議大連機場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掌握候機樓商業銷售全景,了解商家經營實際狀況。與此同時,積極營造合作共贏的商業氛圍,為商家提供促銷、宣傳、展示平臺。經過全面優化,大連機場候機樓商業將全面實現市場化運作,呈現業態結構科學、產品類型豐富、品牌檔次躍升的局面。
通過開銳咨詢的評估,大連機場在整理整頓全面完成之后,有望在2017-2018年度實現候機樓商業收入在2015年的基礎上翻兩番,國內部分實現純收入破億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