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公司作為地方政府重要的投融資平臺,在我國城鎮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經濟轉型和市場化改革的深入,傳統城投模式面臨諸多挑戰,亟需探索新的轉型路徑。本文將聚焦城投公司通過成為產業集群龍頭實現轉型的模式,分析其優勢、面臨的挑戰以及典型案例,為城投公司轉型提供有益參考。
一、產業集群龍頭模式的優勢與價值
城投公司通過成為產業集群龍頭,不僅能夠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和產業升級,還能提高供應鏈效率、促進就業與人才集聚,并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品牌效應的提升。這一模式的核心價值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產業集群能夠顯著提高供應鏈效率
通過產業集聚,可以降低供應鏈成本、提高供應鏈運轉效率。城投公司作為政府職能的延伸,可以通過讓渡投資回報給其他企業,從而切實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這種以整體產業鏈效益為導向的運作方式,是純市場化企業難以實現的。
2.城投公司在調動社會資源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無論在產業園區運營、技術創新和技術轉化方面,還是在產業大數據方向,很多社會化活動已經超出了一個企業的基本能力范圍。城投公司作為政府職能的延伸,能夠發揮產業鏈競爭推動者的作用,調動更多的社會資源參與產業集群建設。這種資源整合能力是普通企業難以企及的。
3.城投公司在投資回報率方面具有結構性優勢
企業進行行業基礎性投資時,資本市場通常要求較高的回報率。而城投公司作為政府職能的延伸,由于綜合考慮社會效應回報,對投資回報率的要求與純企業行為差別很大,存在著結構性的資本利差。這使得城投公司能夠承擔那些具有長期戰略意義但短期經濟效益不顯著的項目,為產業集群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二、產業集群龍頭模式面臨的挑戰
盡管產業集群龍頭模式具有諸多優勢,但在實際操作中,城投公司仍面臨一系列挑戰,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并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解決。
債務負擔重是城投公司普遍面臨的首要問題。較高的債務負擔不僅影響了其流動性,還增加了運營風險。實踐中,一些城投平臺舉債投入園區建設,導致流動性困難,嚴重制約了其進一步發展的能力。這一問題在經濟增長放緩、土地出讓收入減少的背景下尤為突出。
招商引資能力不足是制約產業集群發展的另一大瓶頸。在產業園區運營中,城投公司普遍面臨招商引資能力不足的問題,尤其是在非一線城市,產業園區的招商難度更大。要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需要與本土優勢產業深度綁定,才能有效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缺乏專業的招商團隊和市場化運作機制,是導致這一問題的深層次原因。
產業協同與資源整合困難也是產業集群發展中的常見挑戰。產業鏈集群發展需要各個環節的企業協同合作,但資源匹配往往存在困難。不同企業在規模、技術、資金等方面存在差異,協同發展需要解決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如何構建有效的協同機制,平衡各方利益,是城投公司作為產業集群龍頭必須面對的課題。
三、城投公司轉型為產業集群龍頭的實踐探索
(一)杭州市拱墅區國有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產業+投資+園區”模式
杭州市拱墅區國有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拱墅國投”)作為城投企業下屬子公司,創新性打造并踐行了“產業+投資+園區”的運作模式。該模式以上市公司和“鏈主”企業為關鍵抓手,不斷撬動旗下優質、成熟、高成長項目以及上下游配套資源落地拱墅,持續引導培育產業、集聚產業、賦能產業。
在聚焦醫療板塊方面,拱墅國投通過收購潤達醫療的控制權,實現了產業轉型。從以貿易為主的業務結構轉變為以醫療為主的業務結構,不僅大幅提升了營業收入和盈利能力,還形成了較強的產業集聚效應。同時,拱墅國投還關注園區運營,通過整合零星分散的樓宇空間資源,圍繞重點產業系統布局,并結合多年利用資本賦能的優勢經驗,打通了從空間開發到空間建設再到招商運營的全流程,完成了從“空間建設運營商”到“產業培育運營商”的身份轉型。
(二)廣州工控的嶺南V谷項目:土地資源再利用與產業運營模式創新
廣州工控則通過嶺南V谷項目,成功將原有的石灰廠、耐材廠等舊廠房倉庫這些低效的工業用地轉型為風景優美的科技園。該項目對舊廠房及倉庫等進行重新規劃和改造,按照現代化科技園的標準,打造了高品質的辦公空間、研發中心以及配套設施,提升了資產的硬件水平,使其能夠滿足新興產業發展的需求。
在產業導入與運營方面,廣州工控充分發揮國有資本的引導和放大作用,通過“以投促引”“以投促商”的方式,吸引了超過150家企業入駐,包括大業設計、平安藥業、福立儀器等近20家總部及科技型企業,以及超100家中小企業,形成了產業集聚效應。這一轉型不僅實現了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了土地的附加值,還為城市的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空間。
城投公司轉型為產業集群龍頭,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重要途徑。通過實踐探索,我們看到了城投公司在這一轉型過程中的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然而,轉型之路并非一帆風順,需要城投公司不斷克服各種困難和挑戰。未來,隨著政策的不斷完善和市場的不斷發展,城投公司有望在產業集群龍頭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